2015-05-29
2521
宜阳地处伊洛河中游,早有先民居住,人类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,又邻近古都洛阳,自然要留下许多文物古迹。宜阳县有古城址15处,宫殿17座,庙堂41处,亭台、楼阁19个、祠、庵、寺、观78处,古驿站9处,古桥梁29孔,古墓葬38个,馆藏文物5200件。其中邵窑遗址、苏羊遗址、灵山寺、五花塔等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县域内有西周召伯听政之处、战国时期韩国都城,境内现存仰韶文化、龙山文化、商周文化遗址及龙潭寺、福昌阁等历史古迹20余处。中州名刹灵山寺是洛阳白马寺的姊妹寺,国家级森林公园花果山是吴承恩所著《西游记》中花果山的创作原型。
一座墓冢、一段故事。还可引出古风水文化、陪葬品、墓冢建筑文化等。
宜阳境内古墓冢很多,但最有名气的是儿皇帝晋高祖石敬瑭之墓:石陵村西,坐落着一座直径和高各约10米、坐北朝南的覆斗形墓冢。巨大的墓冢之上芳草萋萋,看不出一丝有人供奉的痕迹,它就是晋高祖石敬瑭之墓,即后晋显陵,石陵村也因此得名。这座帝王陵墓如今已显得破败不堪,没有丝毫皇陵气势,但经历千年的沧桑之后,从其残留的墓冢规模和县志关于“邱灵寺”的记载中,让我们想象出后晋显陵昔日宏伟的同时,也勾起了对那段耻辱历史的记忆。
锦屏山位于宜阳县城南,东西走向,长约2公里,南北宽约500米,属断裂突起的石灰岩质地壳外貌。山势紧贴县城,拔地而起,高耸峻峭,陡如直立,蔚为壮观,是宜阳城的天然屏障,也是历史悠久的旅游胜地。据传,百年前这里柏林如海,古木参天,因而俗称柏杷山,此山“体如雕琢,色如翡翠,峭如立壁,峻若岩墙”。登高俯瞰,县城东西及洛河沿岸山水之美,尽收眼底。
锦屏山自东向西一字排列的十二个山峰,依次为桃花、奎壁、烟霞、老人、玉柱、香山、书带、栖云、文笔、双壁、左狮、夕阳诸峰。俨若十二幅锦锻条屏,凌空垂挂,峻美壮观。唐女皇武则天赐名“锦屏”,并亲笔题写“锦屏奇观”四个大字,刻碑立于最高的玉柱峰之上,可惜后被雷雨击毁,今仅存一“奇”字残碑,字大如斗,笔力雄健。凡到宜阳县城者,大都以望锦屏、登锦屏为快事。历代文人墨客,纷至沓来,登高远望,即兴咏怀。据旧县志“艺文”粗略统计,自唐至清,涉足锦屏的著名诗人40多位,留下歌颂锦屏山的诗词60多首。过去有人将它列出玉柱青霞,仙楼夜月,学院书声,云亭远眺,雉蝶炊烟,藻沟流云,陶洞秋风,香山梵呗,古柏浮岚,丹台昭晖等十大胜景。